找到相关内容469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的经典——心经新释

    等身业,嘴巴则造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等口业。  所以不断造业受苦的根本原因来自无明烦恼,也就是没有智慧!那么如何去开发智慧呢?必须修无漏学和六度。无漏学是解脱道的根本,而六度是菩萨道的基础,也是无漏学的开展。  无漏学,就是戒、定、慧。六度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。戒与定是为了得无漏慧,有了无漏慧,才能断除生死恶业,即不再造生死的苦因。  六度中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和精进是戒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2468579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2)

    vipassana ca) 〈M〉Ⅲ.28916f.”  如何证知修习止及观?依“无漏学”次第修习。以“增上戒学”停止身恶行、语恶行; 以“增上心学”──四十种主要的“止业处──集中精神的对象及方法”,十种主要的 “观业处──集中精神又能对生命的真理、实相如理作意,思惟观察”;以“增上慧学”现观“四圣谛”,开发“四沙门道智”成就“四沙门果智”。“止”及“观”,包含“无漏学”的学习,及“三十七菩提分法”的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4.html
  •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

    。   修持方面,佛有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殊胜。但末法众生,应选契机之法。我常说:买鞋,首先一条是大小合适,其次才是物美价廉等等。为了帮助大家抉择,略谈根本与无漏学,这是一切行人共同遵循的道路。其...。   (2)戒定慧无漏学   以上种根本心,是大乘佛教行人,不可或缺的。本段的无漏学,同样是一切大乘行人,不能缺少的。戒定慧是六波罗密的浓缩,波罗密翻为“彼岸到”,...

    黄念祖

    黄念祖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941571845.html
  •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

    修持方面,佛有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殊胜。但末法众生,应选契机之法。我常说:买鞋,首先一条是大小合适,其次才是物美价廉等等。为了帮助大家抉择,略谈根本与无漏学,这是一切行人共同遵循的道路。其下再介绍...(2)戒定慧无漏学   以上种根本心,是大乘佛教行人,不可或缺的。本段的无漏学,同样是一切大乘行人,不能缺少的。戒定慧是六波罗密的浓缩,波罗密翻为“彼岸到”,华言就是到...

    黄念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0939663.html
  • 生活中的七觉支

    受苦的旋涡中;贤圣能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 [10] ,不生“我、我所”的见、爱、慢,断除爱,解脱一切烦恼结,现观我慢使断知,作证涅槃,究竟离苦。  “无漏学”透过增上戒、增上心、增上慧的学习...,努力增长善根及信根。其次,以“圣、出世间、无漏、无取、正尽苦、转向苦边的八支正道”[20] ,随顺“无漏学”的次第修行:“增上戒学”注重六根防护,而到达不违犯戒条的“律仪勤(samvara-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756394.html
  • 心性本净之意义

      精神性的理想能力   20.未知当知根、21.已知根、   22.具知根   证悟之智的能力   (无漏根)   [221]其中,命根是超越肉体、精神二方面的生命力,被视为各种活动的...等感受作用的能力,它也是保护、维持生命的必要者。其次,信等五根是心朝向理想前进的必要精神能力之一,可视为是朝向理想的精神能力之代表。最后的无漏根是到达理想之阶段的能力,皆是以无漏智力为中心。  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159877.html
  • 佛家的底蕴

    惭愧、忏悔)、五戒(戒杀、戒淫、戒盗、戒妄语、戒酒)、无漏学(戒、定、慧),等等的内容,这正是佛家修行的内容,己有很多人描述过了,这里不再叙述。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佛家的一部重要经典----金刚经,这部...  再看看八正道、六波罗蜜(六度)、五戒、无漏学、等等佛家修行的内容,无一不是为了节省人体的能耗而设,无一不是为了养足精神而设,无一不是为了降低人的精神损耗而设。无一不是为了摆脱与这个轮回中的无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754933.html
  • 出离·禅修·禅悦

    处清净禅修“戒定慧”无漏学,不逐俗流,不染世累,内心也是洁净清澈且充溢法喜。他们的诗作也表现出超然世外,澄静闲淡、清净空灵的意境。根据众多佛教典籍,对一个生起菩提心的大乘菩萨道行者而言,独自一人在...云朵正冉冉飘来:身心坦荡的禅师,在天地之间无有挂碍之物,岩畔的几间屋连门也无需关闭了。    僧人们往往把自己虔心向道的志趣和修学“戒定慧”无漏学的禅悦法喜,体现在自己的诗作当中。如:南宋宏智正觉...

    李桂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767599.html
  •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,非鬼节

    三个月对僧团而言,正是进修的好时机,大家专心听佛陀所说的教法,听完之后用心去分析,然后落实在生活中。在这段期间内,比丘们身、口、意业合一、清净,所以“戒行”完整;因为持戒清净,所以心稳定,不会七上八下;心能 沉静下来、加上闻法及心得分享,再用心下功夫,就能体悟佛理,增加智慧,成就“戒定慧”无漏学。三个月后的七月十五日这天是众比丘的结业日,大家提出这段期间修学的成绩;而佛陀在看到大家于道业上有所...

    佚名

    |超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90116648.html
  • 念戒、念僧、念无常

    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。”有戒为根本,收摄六根,不为外境所动,进而增长智慧,就能拔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无明烦恼,而获得解脱涅槃,而不再受生、老、病、死等等无常之苦。戒,是佛陀的大慈悲,为...rdquo;。戒能轨范我们的身口意业,让我们少欲知足,不造作恶业,而能修一切善,也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如《大智度论》中:“是戒,一切善法之所住处,如百谷药木,依地...

    释见迈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57442035.html